欢迎来到 阿仪网

免费注册

首页 | 产品 | 求购 | 资讯 | 专题 | 找厂商 | 打听 | 品牌 | 资料 | 技术文献 | 展会 | 新品 | 促销 | 招标 | 优质仪器
广告
广告

您的位置:首页>仪器仪表资讯>行业动态>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破3万亿元,仪器仪表投入强度位居前三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破3万亿元,仪器仪表投入强度位居前三

发布时间:2023/9/25 9:43:18编辑:Ma Liang
已有10176人关注

近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元,达到30782.9亿元,迈上新台阶;比上年增长10.1%,延续较快增长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仪器仪表行业R&D经费投入强度在所有行业中居第三位,达到3.53%(见附表);位居第一和第二的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张启龙对此进行了解读。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量迈上新台阶,投入强度持续提升
 
《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达到30782.9亿元,迈上新台阶;比上年增长10.1%,延续较快增长势头。按不变价计算,R&D经费比上年增长7.7%,高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我国R&D经费从1万亿提高到2万亿用时8年,从2万亿提高到3万亿仅用时4年,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
 
从投入强度看,2022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为2.54%,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1],提升幅度为近10年来第二高。R&D经费投入强度水平在世界上位列第13位,介于欧盟(2.2%)和OECD国家(2.7%)[2]平均水平之间,与OECD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重点领域投入持续扩大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我国R&D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2022年,三大主体R&D经费分别为23878.6亿元、3814.4亿元和241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2.6%和10.6%。其中,企业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84.0%,比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是拉动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为77.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稳固。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19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下同)为1.39%,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重点领域R&D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高,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创造条件。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6507.7亿元,投入强度为2.91%,比上年提高0.20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R&D经费11935.5亿元,投入强度为2.34%,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三、基础研究投入取得新突破,占比延续上升势头
 
分R&D活动类型看,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为2023.5亿元、3482.5亿元和2527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10.7%和9.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增速比R&D经费快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位;占R&D经费比重达到6.57%,延续上升势头。高等学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对基础研究经费增长的贡献分别达到44.8%和38.3%,是我国开展基础研究活动的主力军。
 
四、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长,创新支持政策更加多元
 
根据全国财政决算数据,2022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1128.4亿元,比上年增加361.7亿元,增长3.4%。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3803.4亿元和7325.0亿元,占全国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4.2%和65.8%。财政科技支出保持稳定增长,有力保障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资金需求。
 
随着研发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式也更加多元。2022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优惠的规上企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11.7%,有效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2022年规上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研发活动专用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和减免所得税优惠政策、金融支持相关政策等五项创新资金支持政策的平均认可度达到83.4%,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备。
 
五、中部和东部地区增速领先,创新头部效应凸显
 
2022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3]R&D经费分别为20237.5亿元、5557.6亿元、3961.8亿元和102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11.9%、7.6%和4.8%,东部和中部地区增速明显领先。京津冀、长三角地区R&D经费分别为4260.9亿元和 9386.3亿元,分别增长7.9%和11.4%;长江经济带地区R&D经费达到14788.9亿元,增长10.4%,近年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幅。
 
2022年,R&D经费超过千亿元的省(市)达到12个,比上年增加1个。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个,比上年增加1个,依次是北京(6.83%)、上海(4.44%)、天津(3.49%)、广东(3.42%)、江苏(3.12%)、浙江(3.11%)和安徽(2.56%)。
 
总的来看,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D经费总量和基础研究投入双双迈上新台阶。下阶段,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R&D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财政经费支持力度,拓展研发支出税费减免等其他方面政策成效,完善直接融资、引导基金等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地方持续加大R&D投入。另一方面,要聚焦对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投入,着力提高资金利用效能。
 
注:
 
[1]根据2021年GDP最终核实数据,2021年R&D经费投入强度已修订为2.43%。
 
[2]数据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官方网站数据库https://data.oecd.org,最新数据为2021年。
 
[3]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微信号:ayiwangapp17

(来源: 国家统计局 )

标签:仪器仪表,科技经费

上一篇:以色列光纤传感检测公司斩获2000万美元融资 下一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

为您推荐

相关新闻

北京发布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白皮书 仪器仪表智能化道路如何更顺畅 发布时间:2023/12/1 9:48:4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近日,北京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大模型白皮书,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和方向。 在此背景下,仪器仪表行业如何走专业化道路,实现智能化
政策优待 前10月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吸收外资增长34.6% 发布时间:2023/11/29 10:06:42
日前,商务部公布今年全国吸收外资最新数据。今年1—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87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4%。制造业实际使用外
1-10月份,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16.7% 发布时间:2023/11/16 9:49:41
10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宏观调
事关仪器仪表产业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这五项重点任务 发布时间:2023/10/20 9:39:39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到2025年,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测量能力的
培育国产高端仪器仪表品牌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全面深化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意见 发布时间:2023/10/18 9:28:33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对全国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示范作用。
2023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 涉及多项仪器仪表相关标准 发布时间:2023/10/16 10:21:25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可以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规格或类型数量控制在最佳水平,保证可用性、增强互换性、兼容性和互操作
广告

新闻排行

图片视点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离子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优质产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仪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仪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 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 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阿仪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 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旗下频道

色谱仪 光谱仪 反应釜 试验箱 试验机 搅拌器 培养箱 离心机 水分测定 气体检测 量热仪 石油仪器 纯水器 比表面仪 温度记录 流量计 万用表 显微镜 粒度仪 测厚仪 硬度计 酸度计 元素分析 生物试剂 电线电缆 天平衡器 传感器 食品检测 压力仪表 电化学 测厚仪 阀门仪表 电力仪表 干燥设备 药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