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工业领域试点稳步推进之后 农业将成为碳监测体系构建接下来的重点
发布时间:2022/7/14 9:32:17编辑:Ma Liang
已有1301人关注

2020年,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构建“1 N”政策体系。而碳监测作为辅助核算体系的重要支撑,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全局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时值“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窗口期、关键期,国家层面对碳监测工作的关注度更是与日俱增。今年年初,202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强调,“要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数据统计核算、数据管理及履约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碳监测评估试点,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近期,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着重强调将建立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监测体系,完善检测指标、关键参数、核算方法,重点优化稻田、农用地、养殖场等区域的监测点位设置。可以想见,继工业领域试点稳步推进之后,农业将成为碳监测体系构建接下来的重点。
在生态环境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在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废弃物处理5个试点行业11家集团公司、49家参试企业,共设置了119个碳监测点位,且大部分点位已获取3-5个月的监测数据。同时,一些非试点地区也积极参照试点方案,部署开展碳监测工作。
政策层面足够重视,碳监测实践工作又该如何推进?
一般来说,碳监测是指通过综合观测、结合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生态系统碳等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方式。根据《京都协定书》和《多哈修正案》规定,碳监测的对象主要是7中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氯、氢氟化碳等。
目前,卫星、无人机、走航、地基遥感等是获取大气中温室气体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4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二氧化碳激光探测卫星,可实现全天候观测。业界对此分析道,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未来或将有更多碳监测卫星发射升空,而这可能为商业航天公司打开发展的新空间。

另,碳监测卫星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据悉,2015年全球近20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其中就明确提出将从2023年开始,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评估各国减排成绩。在此背景下,掌握数据的自然就掌握了主动权,卫星监测恰好就是一把衡量排放量、追溯排放源头的“尺子”。
当然,除了在宏观层面统筹碳监测数据“一张表”,各地区试点也应跟上,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布点方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表示,“原有的监测网络中,并不能涵盖大气温室气体的监测因子。所以现行的监测网络仪器构成方面,可能会有一个相应的增加。”

微信号:ayiwangapp17
(来源: 环保在线整理 )
标签:大气污染监测仪器,VOC检测仪
上一篇:南京市汇编20类工作指南 为切实提升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下一篇:16部门贯彻实施《纲要》行动计划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
- HG-6600便携式TVOC检测仪 发布时间:2018/12/20 16:33:37
- 企业名称 惠州市华高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申报人及联系方式
人物访谈
新闻排行周月
- 1.核酸检测量由1.5亿降至28万,阳性率降低至5.5%|中疾控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 2.四川:加强医疗资源统筹 实现全省远程医疗“一张网”
- 3.大海林病防站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立体监测体系获国家级先进
- 4.省级两会新能源话题:新能源开发环境、分布式光伏、“光伏 ”等成热点
- 5.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激光球杆干涉仪国际招标公开招标公告
- 6.全新光学活性量子点机制发现
- 7.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12月和1—1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 8.江苏常州加速建设更高能级的“新能源之都”
- 9.国内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发展提速,创新产品将不断涌现!
- 10.24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给建筑业带来哪些改变
相关新闻